可信赖的配资平台 敦煌自古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大唐孤忠张议潮及创立的归义军
发布日期:2024-08-11 03:39    点击次数:166

可信赖的配资平台 敦煌自古出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大唐孤忠张议潮及创立的归义军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可信赖的配资平台,唐王朝调河西、陇右兵马入中原平叛,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进兵,不断蚕食唐王朝的西北军镇,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唐王朝最强盛时,朝廷曾在长安开远门外立有一瞭望敌情的烽堠,上书“去安西九千九百里”八个大字,用来夸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如今烽堠仍在,西北万里疆土却已换了主人。

河陇地区失陷后,吐蕃将其作为前进基地屯驻重兵,并时刻窥伺关中。为统治河陇这片广袤的土地,吐蕃在当地设置东道节度使及河西道节度使为最高军政长官。其中,东道节度使例由内大相兼任。

当时,留在河陇地区的汉人百姓有将近百万,除开少数豪宗强族外,大部分人都饱受吐蕃奴隶主的压榨。

吐蕃人常常进入唐王朝边界抄掠百姓补充人力,强壮者沦为奴婢,为吐蕃人种田放牧,羸弱老迈不堪驱使者则干脆被处死,被断手凿目的比比皆是。

对俘虏来的唐军将士,吐著人为防止他们逃脱,往往用刺青在他们脸上打上印记,再分发各处充当役使。吐蕃人还经常性抄掠当地汉民女子,名义上是婚配,实际上是将她们当作奴婢。

吐蕃统治者还在各方面强制推行同化政策,强迫汉人改穿吐蕃服饰,只有每年正月初一才允许汉人穿唐朝衣冠和拜祭祖先。汉人们在拜祭结束后,再痛苦地将衣服藏起,以待来年再用。

当地绝大多数的汉人依然心向唐王朝,日夜盼望着王师收复故土。唐文宗开成年间,唐朝使节经过河西,当地父老见使者旌节,夹道欢呼,他们围聚在使者面前,涕泣道“皇帝犹念陷蕃生灵乎?”

沙州军民陷于吐蕃后,并未放下武器,多次组织武装起义,结果遭到吐蕃统治者残酷镇压。为了防止汉人百姓反抗,吐蕃统治者一度下令收缴汉人持有的铁器,连铁制农具也不得幸免。

长庆会盟后,大唐与吐蕃间的关系趋向缓和,使者往来不绝,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局面。此时,吐蕃在历经近200年的辉煌后,也渐渐走向没落。

当时的吐蕃统治阶层内部相互争斗,混乱不止。河陇地区的吐蕃贵族同样分为以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与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为首的两派,相互之间不断混战以争夺地盘。

此时,回鹘已经衰微,吐蕃又逢内乱,唐王朝的边境压力大大减轻,遂有恢复河湟四镇十八州之议。沙州汉人领袖张议潮也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毅然率众起义,一举推翻了吐蕃奴隶主在沙、瓜二州的统治,并由此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河湟汉人起义的序幕。

张议潮,沙州敦煌县(今敦煌市)神沙乡人,出身于一个虔信佛教的当地豪族,这一家族在吐蕃统治沙州期间“世为州将”,处于当地汉人中的上层位置。

张议潮的父亲张谦逸曾担任过吐蕃人任命的部落使、都督等职务,是沙州当地职位最高的汉人官员;母亲安氏也出自当地大族,在沙州颇有名望。

张议潮少年时便爱好军事,喜欢“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并能够将兵法融会贯通,“得孙武、白起之精见”,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他十分崇敬在安史之乱中被宦官边令诚陷害致死的名将封常清,曾抄写过《封常清谢死表闻》。当时吐蕃人在沙州大力推行吐蕃文教育,张议潮因此也颇为精通吐蕃文,并曾用吐蕃文抄写了不少佛经。

虽然吐蕃统治者在后期推行怀柔政策,汉人的地位有所改善,但仍遭受吐蕃人各种歧视、欺辱,即使出仕为官,也有种种限制,掌握不了多少实权,还要被吐蕃官员排挤。这一切都在张议潮的心中里下了仇恨的种子。

张谦逸去世后,张议潮继承了父亲的职务。他早年间曾经去过吐蕃的国都逻些城,目睹了当时吐蕃的混乱政局,对吐蕃日渐衰落的情况有所了解,这也鼓舞了他反抗吐蕃人统治的斗志。

张议潮利用自己的身份,暗中交结沙州汉人中的豪俊,密谋起事推翻吐蕃统治,很快便成了当地汉人的领袖人物。他的骨干力量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沙州本地的名门望族,如索氏家族、李氏家族、张氏家族等,这些家族在沙州根深蒂固,掌握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力十分雄厚;

二是以僧人洪辩为首的佛教僧侣势力,沙州佛教昌盛,无论吐蕃人还是汉人都虔信佛教,因此僧人们在当地拥有极高的人望。

洪辩虽被吐蕃统治者授予了“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的职位,但他在内心中始终“远怀故国,愿被皇风”,所以尽力帮助张议潮收复沙州;

三是沙州当地中下层汉人官吏中的豪杰义士。除此以外,张议潮还得到了当地汉化的粟特等民族的支持。

三四月间的一天,正是沙州杏花开放的季节。张议潮在经过周密准备后,“帅众被甲噪于州门”,汉人百姓见张议潮起事,纷纷云集响应。

吐蕃官员承平已久,遭遇这样的变故,乱作一团,他们见城内已是处处烽火,原本驯顺的汉人百姓纷纷拿起了武器,发出了如雷霆般的呼声,不禁心胆俱碎。

在反抗者的汪洋大海中,吐蕃人的抵抗很快便被粉碎,沙州城就此光复。夺取沙州后,张议潮自称摄沙州刺史。不久后,他又率军击败了吐蕃瓜州守军,收复了瓜州城。

光复瓜、沙二州后,张议潮立刻派遣使者向长安的大唐天子告捷。为防止使者半途被截,张议潮一连派出了十批使者,携带十份同样的表文,分十路前往长安。

当时,凉州等地仍在吐蕃手中,这十支队伍中的九支,或遭到吐蕃人的尾随袭击而献身,或迷失方向而水远留在了大漠黄沙之中。

最后,只有僧人悟真这支向东北方向进发的队伍,绕过了茫茫大漠,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唐王朝在北方边境设置的重要军镇天德军(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南麓)。

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协助下,悟真于大中四年(850年)抵达了长安。这时候,离张议潮沙州起义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

唐宣宗得知沙州光复的消息后十分欣喜,对左右道:“关西出将,岂虚也哉!”立刻授予张议潮沙州防御使之职,以表彰张议潮所立下的功勋。

张议潮起义时,河陇地区的吐蕃军阀仍在混战,顾不上镇压瓜、沙二州起义军民。唐王朝在看到吐蕃的分裂后,也开始行动起来,迅速发起了收复河陇的反击战。

凤翔节度使崔供便收复了重镇清水县。不久后,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萧关共七关军民见吐蕃国内大乱,也向朝廷遣使归降。

唐宣宗得知消息后,急忙升延英殿召见宰相,商议收复河湟之事。大中三年二月,朝廷下诏命泾原节度使康季荣、灵武节度使朱叔明、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凤翔节度使李四镇立即出兵接应三州七关军民。

六月,泾原军收复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七月,灵武军收复安乐州,邠宁军收复萧关;八月,灵武军收复秦州。四镇出兵过程中,仅风翔军在陇州与吐蕃人发生了小规模战斗,斩首500级。

八月,河、陇遗民老幼千余人赴长安指阙,宣宗皇帝登上延喜门楼接见了这一行人,河能百姓见到天子,皆欢呼雀跃,当场解下身上的胡服,换上了汉入冠带,围现百姓也都高呼万岁。

宣宗又下诏招募百姓到三州七关开垦,去这些地方的可以绝除5年租税;京城判处流放的罪犯都要发配到这些地区,用来实边。

泾原、灵武、邠宁、凤翔四镇将吏能在镇戍之地营田的,由朝廷给以耕牛及种粮,并将温池盐利作为经费保障;在三州七关镇成的士卒,加倍供给衣粮,每两年更换一次;商旅往来贩易及戍卒子弟通传家信,沿途城寨守军不得刁难阻碍。

同时,又下诏山南、剑南两镇也要收复原先陷没于吐蕃的州县。不久后,山南西道、西川两镇即上奏称,两镇官军又从吐蕃人手中收复了成、维、扶三州。朝廷接连收复失地,长安城内一片欢欣喜悦景象。

张议潮也趁吐蕃势力分离崩析的良机挥师东向,向吐蕃人发起凌厉攻势。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连克甘、肃二州。次年又攻克西域东部重镇伊州。

大中五年,张议潮派其兄长张议潭入朝,向朝廷献上了沙、瓜、伊、西、甘、肃、兰、部、河、岷、廓十一州地图。朝廷为此特地下诏表扬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

十一月,朝廷下诏建立瓜沙伊等州节度使,赐军号曰归义,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营田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归义军就此正式崛起于西北边疆,成为唐王朝统治河湟地区的参天柱石。

张议潮收复河西建立归义军后,开始从各方面消除吐蕃人的影响。首先是废除了吐蕃统治时期的行政制度,他下令仿照中原藩镇的军政体制,设置文武官吏,实行相应的文书、行政制度。

原先作为当地汉人基层组织的部落和将全部被取消,恢复了中原王朝实行的州县乡里制,唯一的改变是归义军在乡一级设置了知乡官负责全乡的政务。

在城市内部,归义军恢复了城坊制度和坊巷的称谓,废除了吐游统治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重新登记人口、土地,编制户籍,制定赋役制度。

由于货币奇缺,张议潮规定百姓们可以用粮食、柴草和布匹等冲抵一部分应用现钱交纳的赋税。为恢复农业生产,除招募百姓开垦荒地外,还兴修了大量水利设施,并设立了“渠头”“升门”等专门管理人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归义军各地都是潺潺流溢的沟渠,农作物、果树都得到了浇灌,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在张议潮的精心治理下,归义军境内各地很快便出现了五谷丰登的可喜景象。

吐蕃奴隶主强加在河西汉人身上的各种同化政策也被全部废除,汉族的先进文化则被大力传播,河陇地区风貌为之一变。

对于归义军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张议潮因地制宜,采取两种不同的制度进行管理:粟特、龙家等汉化较深的民族,被编入乡里,与汉族百姓同居;对通颊和吐谷浑等吐蕃化较深的民族,则继续允许他们保留部落制度。

归义军的民族政策无疑是极为有效的,这些少数民族感恩戴德,在归义军的历次对外战斗中都能够“驰诚奉质,愿效军锋”,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当时,归义军的形势仍比较险恶,除要防备吐蕃人卷土重来外,吐谷浑、回鹘等势力也在觊觎着这块土地。对此,张议潮在加强战备的同时,还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积极防御策略,以他的军事才干屡次击败吐蕃奴隶主及其仆从的反扑,稳定了河西的军事局势。

归义军建立时,吐蕃人虽节节败退,但西北另一重镇凉州仍在其控制中。凉州古称武威,又名姑臧,历来是西北边防重镇,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政权均曾建都于此。

陷于吐番前,这里是河西节度使的驻地,唐王朝在此屯有重兵以隔断吐蕃与突厥间的联系。吐蕃占领期间,这里依然是重要军镇。如凉州仍在吐蕃手中,则张议潮势必无法安定河西。

因此,在收复瓜沙诸州后,张议潮一边勤修内政,一边整顿武备。准备收复凉州。凉州地区的吐蕃实力仍比较强大,凭借坚城负隅顽抗。

大中十二年(858年)八月,张议潮在秋高马肥之际,亲率蕃汉兵7000人开始了东征凉州的壮举。经过三年多的艰苦作战,于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才取得最终的胜利。

归义军收复凉州后,除派兵驻守外,还新建了城防工事。期间,归义军还乘胜追击吐蕃残兵,一直深入到祁连山以南的湟水流域,将吐蕃残兵驱逐至星宿海(青海湖)、赤岭以南地区。

此时,归义军达到极盛,“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再次畅通。

但当时的唐王朝政治日渐腐败,国力也持续衰微,除置军设使并以官爵羁縻张议潮外,对瓜、沙诸州实际上很难插手。故史称张议潮以瓜、沙等“十一州来归而宣(宗)、懿(宗)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

张议潮一向认为自己继承了原来的河西节度使的衣钵,理应拥有河西节度使的旌节,但朝廷始终不愿将河西节度使的称号授予他,而是只给了他归义军节度使的称号。

根据敦煌遗留下来的文书反映,张议潮当时在境内自称河西节度使,百姓们也称呼他为河西节度使,而将归义军的名号置于冷宫。

由此可窥见他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朝廷明面上虽表彰张议潮慕义来归的功绩,实际上始终对他十分猜忌,害怕其倔强难治,成为又一个跋扈落镇。因此,朝廷对归义军不无打压之举,其中最明显的迹象便是对凉州归属权的处置。

凉州乃是过去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张议潮凭借一已之力收复该地后,势力东扩,雄踞河陇,朝廷对此颇为忌惮。成通四年(803年),朝廷突然下诏将河陇地区析置为秦州、凉州、瓜沙三节度。

其中,将归义军分割为凉州和瓜沙二节度,其中凉州节度辖凉、洮、鄯、临、河五州,瓜沙节度使辖沙、瓜、甘、肃、兰、伊、西、岷、廓九州。

析置之前,归义军下辖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凉十二州,其中直接控制的有沙、瓜、伊、甘、肃、凉六州。

位于陇右的兰、部、河、岷、廓五州则在吐蕃尚婢婢及其部将拓跋怀光的实际控制中,但张议潮因与尚婢婢等人的关系,对陇右五州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因身兼观察处置使,对陇右五州有观察权。

西州则在回鹘人的实际控制中,张议潮除保留名义上的观察权外,西州回鹘入贡唐王朝,也要由张议潮代为转奏。由此可见,此次析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分割归义军,防止归义军占有凉州后坐大。

不久后,新成立的凉州节度使便又改称河西节度使,成了原河西节度使的衣钵继承者。凉州脱离归义军管理后,位于陇右的兰、岷、廓三州也被隔绝,归义军对三州的控制名存实亡。

至此,归义军实际控制地域为沙、瓜、伊、甘、肃五州。朝廷为防备张议潮,还命天平节度使裴识移镇灵武,兼领凉州节度,并调发天平军所在的郓州兵2500人戍守凉州。

针对朝廷对归义军的打压,归义军做了两方面的应对工作。一方面,交出人质以示忠心。大中七年(853年),张议潮的兄长,同时也是归义军二号人物沙州刺史张议潭作为人质毅然入朝,以表示归义军的忠诚,换取朝廷对归义军的信任和支持。

另一方面,张议潮借助各种机会展示自己在河陇地区的实力。咸通七年二月,张议潮上奏朝廷回鹘仆固俊部收复了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又上奏了拓跋怀光击败论恐热的情况,以展示归义军对回鹘、吐蕃等部族的影响力。

但张议潮的种种努力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成通七年春夏之交,寓居长安已13年的张议潭去世,年74。朝廷急召张议潮入朝,张议潮不得不以69岁高龄冒着风雪严寒赶往长安。

时为成通八年(867年)二月,距其发动沙州起义正好20年。张议潮刚到长安,朝廷便下诏任命他为右神武统军,晋官为司徒,仍遥领归文军节度使,让他以禁军将领的身份留在了长安。

朝廷对张议潮的赏赐颇为丰厚,表面上看可以说是尊崇无比,实际上却是将其软禁在了长安。不久后,他的妻儿也一起来到了长安。同他的兄长一样,张议潮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咸通十三年(872年)八月,卒于长安,年74。

张议潮入朝后,以其侄张淮深知留后。张淮深是张议潮之兄张议潭之子,其父入朝时接任沙州刺史,并在张议潮出征时主持后方,逐渐展露出出众的军政才华,在收复凉州的战事中也立下了功勋,成为归义军中地位仅次于张议潮的重要人物。

张议潮对代替他本人作为人质前往长安的兄长,难免怀有愧疚之心,为了报答兄长对他做出的奉献,他放弃了以自己儿子或女婿为归义军继承人的念头,转而选择已崭露头角的侄子为接班人。

但唐王朝在张议潮去世后,仍未放弃对归义军的打压政策。虽然张淮深刚任留后时,便向朝廷请求旌节。张议潮去世后,他又多次修文写表,遣使入京,但种种努力都未能获得朝廷授予的节度使旌节。

张淮深只得以沙州刺史、归义军兵马留后的身份来主持军政,对内则依旧自称河西节度使。

张议潮去世前后,河西局势再度严峻起来。当时尽管由灵武节度使兼领凉州,置兵戍守,但凉州中隔大漠,边陲路远,物资转运困难,又不时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唐王朝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权。

咸通十年(869年),灵武节度使卢潘赴任不久,即遇到了嗢末(吐蕃化河西、陇右陷没百姓的后代)等族发动的叛乱,结果殉职。此时的唐王朝国力衰微,不得不下诏放弃凉州,罢凉州节度使。

不过原戍守当地的天平军将士并未撤离,后张淮深便在他们的支持下,再次收复了凉州,并表奏朝廷。但在中和、光启年间,随着归义军势力的不断衰弱,唐朝在凉州的统治也开始动荡起来,后来再度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权。

唐僖宗乾符年间,回鹘也开始不断侵扰归义军的地盘,逐渐成为归义军的心腹大患。回鹘原称回纥,安史之乱时,曾出兵帮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8世纪末,回纥与吐蕃争夺西域,连年交战,兵锋一度远达中亚,但也消耗了大量国力,埋下了衰亡的根源。

唐德宗贞元四年(8年),回纥取“迅捷如鹘然”之意,改称回鹘。进入9世纪后,回鹘统治无道,内讧不断,于846年被黠戛斯所亡。

回鹘汗国崩溃后,部落纷纷西逃,其中一支迁塔里木盆地,称安西回鹘;一支先迁西州,称西州回鹘,后迁高昌,又称高昌回鹘;还有一支迁至河西走廊的甘、凉一带,后又向西发展,称河西回鹊或甘州回鹘。

西迁的回鹘最初依附于吐蕃,与当地汉人同样饱受吐蕃奴隶主的压榨。张议潮发动沙州起义后,回鹘人也积极投入到反抗吐蕃人的洪流中,与当地汉人共同推翻了吐蕃人在河西的统治。

张议潮建立归义军后,甘州回鹘一度臣服于归义军。西州回鹘与归义军也保持了良好关系。咸通、乾符年间,河西地区的回鹘人渐渐强大起来,逐步摆脱了归义军的统治,并向唐王朝请求册命,希望得到唐王朝的承认。

乾符二年(875年)正月,回鹘一部窜扰沙州,被张淮深领兵击退,但在次年,回鹘人便又攻占了归义军控制的伊州,与此同时,肃州也遭受了回鹘人的攻击。

当时,张淮深派到长安的求授旌节使屡次三番无功而返,张淮深的官方身份仅仅是沙州刺史,无法凭借朝廷节度使旌节给予的大义名分压制河西各州及诸多蕃族;归义军内部对张淮深不满的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酝酿着政变阴谋,张淮深左支右绌,只得苦苦支撑。

乾符三年(876年),回鹘人又一度夺取了瓜州,随后又发兵侵扰沙州,被张淮深领兵击败,有千余人被俘。张淮深当即派人向长安天子告捷。

唐僖宗派遣以左散骑常侍李众甫为首的使团前往沙州,为张淮深加官晋爵,授予他检校散骑常侍,并向归义军将士赏赐了大量财物。

但与此同时,朝廷又以“义不伐乱”的名义,命令张淮深释放所俘的回鹘部众。张淮深不敢抗命,只得将俘虏全部释放。

岂料蜂虿有毒,豺性难驯”,朝廷的使者刚刚离开沙州,才走到肃州地界时,回鹘人就又背信弃义,再次率兵西来。归义军先锋游弈使白通吉探得敌情,连忙飞马急报张淮深。

乾符四年(877年)九月,张淮深不顾节度参谋张大庆所言“季秋西行,兵家所忌”,点齐精兵强将,亲自率军前往西桐海,归义军遂大胜而还。次月,张淮深又率领大军乘胜东进,收复了瓜州。

收复瓜州后,张淮深连忙派遣使者以“贺正”的名义急趋长安,实际上是欲借再收瓜州的功绩求取节度使旌节。十二月二十七日,归义军使节终于在过年前夕赶至长安,向朝廷进献了礼物,递上了请求朝廷赐予旌节的文书。

翌年的正月二十五日,唐僖宗接见了使团成员,向他们下发了赐牒,颁赐了礼物。但令人失望的是,朝廷依然没有授予张淮深节度使旌节。使团在长安逗留了四个多月后,于四月十一日离开长安返回沙州,再次无功而返。

屡求旌节不得,无疑严重打击了张淮深在河西的威望。此时,归义军身后的大唐王朝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黄巢之乱。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进入长安。十二月十二日,黄巢在含元殿即位称帝,建国号曰大齐,改年号为金统。而僖宗皇帝在黄巢入城前,丢下了宗庙、百官,在被他称作“阿父”的大宦官田令孜的保护下,匆忙出奔蜀地。

随后的数年时间,关中、河南等地烽火连城,一片残垣断壁,直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朝廷方才平定了乱局,但已是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遏制藩镇的野心。

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相互攻杀。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自然难以顾及河西地区。回鹘人虽然被赶出了瓜州,但仍咄咄逼人,不断侵扰归义军的势力范围。

张淮深为了减轻回鹘人带来的压力,不断派人出使河西回鹘,还向回鹘可汗送去了骏马、猎鹰等物,希望能够换取回鹘人的善意,但这并未能让回鹘停下扩张的脚步,甘州成为回鹘人下一个征服的目标。

唐僖宗乾符年间,归义军的势力便已退出了甘州城,该城被吐蕃、吐谷浑、龙家、通颊等十五家部落占据,只在名义上仍臣属于归义军。

此时,回鹘人也看中了这座城池,欲独霸甘州,双方遂爆发冲突,长年和战不定,回鹘骑兵在城外捉道劫掠,断绝了甘州与外界的联系。

至中和四年冬,回鹘人完全占据了上风,迫使吐蕃及吐谷浑人等十五家部落退出了该城,回鹘人遂正式占据了甘州城。这支回鹘便被称作甘州回鹘。

在张淮深与回鹘人争斗不止时,朝廷依然以种种手段限制归义军。在张淮深乾符年间再次收复凉州后不久,朝廷即宣布再次设立凉州节度使,并派遣官员赴任,这一举措无疑引发了归义军的极大不满。

最后双方妥协,朝廷设立凉州都防御使,由归义军派人出任长官,属官则由朝廷任命,又设凉州西界防御使,亦由归义军派人出任长官,双方共治凉州。

随后的数年间,朝廷以凉州为据点,不断西向谋求分割归义军的地盘,迫使张淮深不断让步。先是任命曾任凉州都防御使判官的翁郜为甘州刺史,中和四年,又派人接管肃州,归义军势力在肃州的代表索仁安不愿交出肃州的大印,暗中将其交给了另一位将领汜建立。

张淮深统治的末期已经陷入十分困窘的境地。中和四年十一月,有个消息让他坐卧难安:归义军派往长安求取旌节的宋闰盈使团在路过邠州时,遇到了流落在此的张议潮之子张淮诠和张淮鼎等人。

原来当年黄巢攻入长安后,寓居长安十多年的张淮诠、张淮鼎兄弟为避乱兵,逃出了长安城,准备前往他们的故乡沙州,结果在半路上遇到党项人打劫,陷落其中,后被宁节度使朱玫赎回,安置在邠州。

不久后,张淮诠、张淮鼎兄弟便回到了沙州,他们的回归给本已暗流涌动的归义军政局带来了极大变数,兄弟两人在不久后即成为归义军内部反对势力拥戴的对象。

坏消息接踵而至,次年二月,朝廷又撤凉州节度使,设河西都防御、招抚、押蕃落使,统辖凉、甘、肃、瓜、沙五州,以翁郜为河西都防御使。

也就是说,张淮深不但没有获得节度使旌节,相反还要以沙州刺史的身份受河西都防御使的管辖。

张淮深自称河西节度使无疑名不正言不顺,即使是兵力强大的河朔藩镇也“须藉朝廷官爵威名以安军情”,更何况是归义军。

面对内忧外患,张淮深又接连派出高再盛、张文彻两批使团,希望通过得到朝廷授予的节度使旌节来为其统治瓜沙诸州的合法性背书,借助朝廷的旗帜号令四方。

但此时关中再度大乱,田令孜为避沙陀兵锋,裹胁着唐僖宗逃出了长安城。天子一行先幸凤翔,后幸宝鸡,此时离僖宗上次回到长安城还不到一年。

由于路途不销,归义军派出的三批使团虽然出发时间有先后,有的使团一路顺利,有的使团半途遇阻,结果最后都是在光启三年(887年)二月十七日才来天子驻跸的兴元府。

张淮深接连派出三批使节,应该是感觉到存在于归义军内部的危机不断逼近,如再得不到朝廷授予的节度使旌节,他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即便是他派出的使团成员,也分成了立场明显对立的两派。张文彻等人便属于反对派,他们在兴元城内公开扬言,强列反对为张淮深求授旌节。张文彻等人如此嚣张行事,可见其背后必有归义军的大人物支持。

支持张淮深的宋闰盈、高再盛等人则据理力争。他们面见观军容使杨复恭及诸位宰相时,称张淮深“一门拓边效顺,为国输忠”,希望“请准旧例建节”,又陈述利害关系——如果再不授予张淮深旌节,则边塞难以安定。最终,这次请节的使团还是无功而返。

光启四年(888年)三月六日,僖宗崩于灵符殿,年仅27岁。寿王李杰继位后,先是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是为唐昭宗。唐昭宗颇有振作进取之心。

新天子继位不久后,即对河西一道的政策做出了调整,同意授予张淮深梦寐以求20年的节度使旌节。次年,朝廷又决定在河西东部复设河西节度使,辖凉、甘、肃三州,以翁郜为河西节度使。

河西道东、西再次分治。此次授节在沙州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张淮深全家更因此命丧黄泉,归义军政权也进入了长达10年的剧烈动荡期。

文德元年十月十五日,朝廷派遣宋光廷为使节押送旌节前往沙州。随着朝廷使节的车驾缓缓进入沙州城,张淮深终于得到了盼望了20年之久的节度使旌节。

面对旌节,他在喜悦之余却难掩失望,喜的是终于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失望的是此次朝廷授予他的职务仅仅是沙州节度使、沙州观察处置使。

遥想当年,他的伯父张议潮作为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十一州观察使,是何等威风。即使是咸通四年朝廷析置河西,分置瓜沙、凉州二节度使,归义军的观察范围仍有九州。

现如今,节度使旌节虽到,但自己的势力范围却被压缩至沙州一地,连毗邻的瓜州也被朝廷剥离,权柄被大大削弱,他又如何压制境内窥伺的豪宗大族,以及张氏家族内部的觊觎者?

果不其然,大顺元年(890年)二月二十二日,沙州城内突然发生政变,乱军杀向军府,张淮深猝不及防,与夫人陈氏及其六子等人同日遇难。这一年,张淮深59岁。

张淮深究竟为谁所杀,史书上没有留下明文记载。后人根据敦煌文献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推测是张淮深的庶子张延思、张延嗣两人动手发动了政变。

幕后策划者应该就是张淮深的堂弟张淮鼎。张淮鼎回到沙州后,很快便凭借其父亲张议潮在归义军的崇高威望拉拢了许多实权人物,成为张淮深统治的最大威胁。

最后,也正是他利用人心的贪婪与怨毒,成功夺回了他父亲失去的权柄。至于张延思、张延嗣两人,自然也被新的上位者找借口除掉了。这样既可消除潜在的威胁,又撇清了自己与政变的关系可信赖的配资平台,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免息专业配资平台_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